首页

踩踏之家冷美

时间:2025-05-28 17:38:09 作者:科技考古成果上新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浏览量:79503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7日举行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2项重要文物修复成果和1项“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以及4项重要研究阐释成果。

  其中一项成果是已修复完成的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为中国龙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介绍说,在龙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采用多视角三维成像、虚拟拼接等技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得以还原龙首原貌。

  另一项为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据悉,该王冠历经千年,出土时整体已发生严重腐蚀劣化,几乎“支离破碎”。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称,考古团队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运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护修复方法,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珠饰。这是目前通过科学发掘、保护修复,准确复原的编串结构最为复杂、单体珠饰数量最多的古代礼仪性珠串组合。

  还有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项目中,中国考古团队进驻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实施精细化发掘与现场保护协同工作模式,破解出土脆弱文物保存难题。

  其间,考古团队发现一枚带有“五铢”字样的铜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韩化蕊说,这是此次发现的最直接的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证据。更特别的是,这枚铜钱是墓主人佩戴的装饰品,已经超越了货币流通的价值,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中亚的传播与影响。(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丨2024年阳光少年工会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从三晋大地到天山脚下,第六师五家渠市与山西省相隔数千米,但晋疆两地因援疆而紧密相连。程健说:“相信晋疆两地交流将会越来越密切,感情越走越亲近,成果越来越丰硕。”

天津口岸首次三方共同登临联检 助推通关效率再提速

“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文旅消费规模增速均全国排名第一。”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介绍,今年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自6月24日启动以来,黑龙江省以“龙年游龙江,一路向北方”为主题,持续推出避暑旅游“十”大主题线路、“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事和“万”种龙江好物。2024年1月至8月,黑龙江省超过半数市(地)接待游客人次超千万,省内多地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习言道|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智造强芯,装备世界”。实践团赴沈阳某公司参观大型鼓风机生产车间,这些设备的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别,成员们目睹了现代工业制造的高度精密加工设备的运作。现代化的设备,自动化的操作和高科技的运用,让成员们见识到了机械专业的未来,心怀憧憬。

经中央军委批准 《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军重要论述摘编》印发全军

梅洛尼说,马可·波罗描绘了一条意中交流之路。“我认为,今天我们有责任共同创造条件延续这条道路,以便我们两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关系能够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厦门改造上千老旧小区 “以心换新”解决民生痛点

胰腺癌, 被称为“癌中之王”。难发现、难治疗、死亡率高。多数患者发现后若不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多学科诊疗,生存期往往只有半年,一年都是较为少见的情况。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